60年代的兴起、衰退与“重返”

主办: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,剩余空间
学术支持: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艺术哲学研究中心

时间:2020年7月11日晚7:30-10:00
会议方式:腾讯会议+bilibili直播

在当代艺术史上,“60年代”无疑已经成为一个符号或象征,它所代表的既是艺术语言的激进变革,也是全球文化政治的剧烈动荡。五十余年前,在告别了教条的“形式主义”之后,波普艺术、偶发艺术、概念艺术、装置艺术、大地艺术等各种语言形式,以及情境主义国际、激浪派等文化团体和流派纷纷涌现,而所有这些艺术实践都无法自外于彼时轰轰烈烈的种族、阶级、性别等文化政治抗议运动,直到70年代末、80年代初,这股激进的浪潮才渐渐退去。

半个多世纪后,未曾想这股激进的浪潮卷土重来。有人说这是重蹈60年代的覆辙,也有人说二者之间还是存在着根本的差别,但无论如何,60年代都是认识和解释今天激进文化与政治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坐标。在这个过程中,依旧“裹挟”其中的当代艺术到底或应该扮演什么角色,亦是一个亟待深思的问题。美国艺术史学家托马斯·克洛(Thomas Crow)的《60年代的兴起:异见时代的美国与欧洲艺术》与著名艺术评论家道格拉斯·克林普(Dauglas Crimp)的《在博物馆的废墟上》两本经典的著作所论述的正是作为当代艺术与文化政治象征的“60年代”从兴起到衰退的整个过程。值此二书中文译本出版之际,我们特别举办此次线上主题论坛,以纪念和反思这个非凡的年代,并借此契机,重新审视和思考当下艺术与文化政治的困境和出路。

请扫描二维码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

或者在微信中搜索我们的公众号名称:SURPLUSSPACE

关闭